林交所动态
      林业动态
      市场动态
      百家畅谈
      市县分中心动态
 



 
 新闻动态 > 百家畅谈 > 正文

  熊焰:把握趋势 形成优势
来源:新浪产权网   2011/5/17 10:52:00

2010年,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交出了一份基本满意的答卷,也开创了一个同业的奇迹。在2010年的7个月时间内,完成了368亿元的交易额,成立半年即实现盈利,作为一个交易所,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情景。 

回顾半年,我有几点体会: 

第一,要把握市场趋势与机会。北京市十年前就提出了建设金融城市的目标,此后目标逐渐在提升、逐渐明确,直到2010年北京金融财产交易所的成立。我们承担着这个城市的期望值。所以北金所是“应运而生”。有人测算中国在2029年到2030年左右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同时也必然会出现全球最大的金融资本市场,这意味着,我们所从事的领域孕育巨大的业务机会——包括资产证券化,利率市场化、财产信托化、人民币国际化、金融资产交易阳光化等等,这些变化趋势将为我们的市场打开一个宽广的业务空间。中国今天的金融资本市场体量与深度,与那样宏伟的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还很大,要缩小差距,深化中国金融资本市场,就是要我们来参与其中。这是一件发展空间无限广阔的事情,考验我们的落实能力,考验我们的攻关能力,考验我们的想象能力。 

第二,把握我们的位置。我特别欣赏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广告,大红墙下一个穿红棉袄的小姑娘在跳舞,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北金所团队应该持续关注事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金融问题,并试图拿出市场化解决方案。现在全国已经出现了五家金融资产交易所,我们要充分聚合、补充和支撑整个行业的发展,始终站在这个行业的前排,去引领行业发展,规范行业发展,支撑兄弟机构的发展。一般来说不会天上掉馅饼,我们要有思想准备,我们要有这种自我的期许,有这种胸怀,有这种业务的高度,有这种专业水平,有这种国际化的能力。 

我们自己定位叫做以非标权益交易为主的中立第四方网上金融产品交易平台,我们试图补足场内一些缺陷,去优化完善中国的整个金融资本市场。我们是金融圈里的外来者,这一点也不用避讳。中国历史上居住在中原的汉民族,永远是被来自北方的那些不那么有文化,不那么高贵的北方民族一次又一次的征服,给中华民族的发展融入那种强悍的生命力和野蛮的生长。我们是不是金融圈里的北方民族呢? 

第三,形成我们的优势。我们要坚定的意识到我们是一种市场化的力量。我们现在提出来两个服务:服务行业、服务监管,这个顺序代表了我们的取向。我们的本质是一个交易市场,从长远看我们应该尽力去发现那些符合市场长远发展需要的业务与服务,并为它们提供方案。

要形成优势,就要把国际的成功经验与做法,逐步引到中国金融系统中来。从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上看,我们中国的金融资本市场还处在初级发展的阶段。以华尔街为代表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资本市场体系,在经历了2008年的灭顶之灾的情况下,仍然有如此强的再生和修复能力,可见市场经济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还应该获得尊重的,我们的任务就是思考如何向它有效学习、有效中国化。 

要形成优势,还要依靠互联网的力量。互联网实际上是近二三十年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一个最深刻的技术性变化。沃尔马之所以能从美国阿肯色州的一个很小的超市开始起步,一次又一次的用信息技术打破了行业的业务边界,成为领跑世界的大机构,靠的就是这一技术。信息化既是竞争武器,也是超越的武器,特别是今天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原来想做而根本没法做到的事变得可行——比如非标准产品,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理论上讲不具备大市场的条件;但是恰恰由于今天的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处理成本几乎降为零,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变得无处不在,在云计算等这么一个技术背景下,很多原来不可实现的市场形态,出现了实现的可能性,这实际上就是我们这类机构最重要的战略武器。 

第四,重视风险控制。我们这个平台实际上是一个公共交易平台,信用是我们这个机构的生命线。同时,我们这种市场实际上也是利益胶着的地方,是一个风险配置的地方,因此出现风险的概率很高,我们首先要在制度层面认识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要在部门设计和权利制衡上形成前场、中场、后场等制衡结构,要在信息系统上稳定、固化、留痕。

第五,保持团队精神状态。个体潜能的发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适度焦虑,寝食不安的状态,达到这种状态才能激发出巨大的潜能。我们从事的是一个在中国还没有成熟运作经验的业务形态,是一个全新的行业,这就要求把这种学习能力和亢奋的状态以及创造性工作叠加在一起。同时,我们从事的又是一个有风险的行业,因此团结、和谐和战战兢兢的恐惧态度都很重要。在中国人的文化中,敬畏和恐惧是少了一点,但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们,要有恐惧感。交易所的人,要言必信、行必果,中高层领导要慎言、慎独。



 


关于我们 | 产品与服务 | 站点地图 | 法律声明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网站统计

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
浙江信林担保有限公司 浙江信林资产评估事务所 杭州信林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林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杭州市江干区钱江新城丹桂街19号迪凯国际中心3501
电话:0571-86486000 传真: 0571-86486015 EMAIL:service@hdlqjy.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30235   ICP备案许可证:浙ICP备11007592号